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因为两口子各自需要长期出差,就暂时把3岁多的孩子放在老家让父母照顾一个月。没想到的是,他们到老家接孩子时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宝贝居然染上了口吃的毛病。
起初二人以为是孩子不知道是在模仿谁,也许带回城里过些日子就好了。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的口吃不仅没有好转,还有愈发严重的趋势。这下可把俩人急坏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发生了什么,让孩子变成了个小结巴?!
心急火燎的他们赶忙带孩子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构音器官、大脑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认知能力和发音都属于正常儿童水平,孩子的口吃可能与频繁地更换居住地和模仿暗示有关。
3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顶峰时期,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抑或是语言理解能力,都会在3岁后的一年中初步成熟。古词有云“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阻碍孩子语言发展的因素就越容易趁虚而入,在家长的眼皮底下找上孩子。
就拿我朋友的事情举例,孩子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染上口吃问题,应该有三点原因:第一,居住地的更换让孩子的语言逻辑混乱,不同方言的发音方法不同,在表达方式上也是大相径庭。孩子不能适应这种突然的改变,导致说话磕磕巴巴,不知道用哪种方式表述更好。
第二,孩子长期远离父母的庇护会让分离焦虑异常严重,宝贝对远在老家的祖辈并不熟悉,会产生诸如恐惧、紧张、羞涩等心理,说话结巴的问题自然会找上门。
第三,孩子居住地的周围极有可能存在口吃者,而且这位口吃者与老人的关系很亲近,长期互相串门聊天。孩子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下意识地学习口吃者的语言状态,久而久之也固化成口吃。
我国在2015年时就有1300万口吃者,也就是说每100个人里就有一个有口吃问题的人。虽然看起来口吃的致病率并不高,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字看起来也是足够吓人了。而这还是有据可查的数量,不知道还有多少口吃者隐藏在人群之中。
数量多并不可怕,关键是口吃给口吃者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我们也接触过不少成人口吃者,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幼时就有口吃问题,然而因为家庭的耽误而遗留至今。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与矫正师成为朋友后也曾敞开心扉,向我们抱怨这些年遭受过的各种白眼和不公正待遇。面试的碰壁、爱人的离去、陌生人的嘲笑有如家常便饭,以致有的人已经不愿意和陌生人有正面的接触,能发短信的绝不打电话。
抛开成人口吃不提,儿童口吃的来源就如同我们刚刚分析的那样,真正因为先天生理原因造成结巴的案例其实很少,绝大多数都是后天环境的因素。只不过很多孩子初期的口吃都是假性的,并不会伴随孩子很长时间。
比如孩子因为好奇模仿别人说话导致的口吃,会在家长的纠正和引导下在短期内便可改善。那么假性口吃有没有转化成真性口吃的可能?这种可能性是普遍存在的,关键还是要看父母采取的行为是否及时和正确。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