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近日,有家长在后台留言反应了不少问题,其中有好几位家长都抛出了一个同样的疑问:孩子现在快3岁了,可说话还是口齿不清,有人说是正常情况,有人说有必要到医院就诊。孩子只要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就一定是构音障碍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口齿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字面意思上看,口齿不清是指语言表达不清、口齿含糊。一般情况下,口齿不清多发生于5岁前的儿童和外伤、中风、脑萎缩等因素的成人身上。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儿童问题。
在语言病理学看来,儿童口齿不清其实是构音障碍的症状,引发原因主要有难产、脑瘫、构音器官疾病、外伤、语言环境不良等。从我们杭州中心的数据来看,导致孩子口齿不清最多的原因依然是语言教育迟滞和语言环境不良。
我们在以往的文章中说过,孩子发生口齿不清、发音不准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家长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趋势或问题是不能完全判定就一定是构音障碍的。在儿童3岁以前,由于构音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而认知能力却在飞速发展,嘴跟不上脑子的情况时有发生。
况且语言是一项完全依赖后天学习的技能,它和走路、烹饪、操作电脑一样,需要在一定时期内集中练习才能掌握牢靠。但是,语言和其他很多生活技能又并不相同,如果一个人长期待在无人交流的环境中,他是有一定几率忘记语言运用能力的。
从这一点上说,语言不仅是我们一生都离不开的重要沟通工具,还是需要我们持续不断运用和强化的能力。我们知道,幼儿的语言发育最佳时期是1-3岁,期间会出现诸如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口吃等语言问题,但这都只是暂时性的,它们会在进入幼儿园接受系统教育以及与同龄人交流增多后逐渐消失。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存在口齿不清的问题时,不能轻易下结论,有经验的父母或者在有经验的亲戚朋友的帮助下采取观察措施或者就诊。我们虽然是靠语言矫正扬名的,但也反对某些机构看见孩子就直接判定有问题的做法,这样是不科学也是不道德的。
既然普通家长无法在第一时间判断孩子的情况是否属于构音障碍的范畴,那么有没有什么比较明显的特征来帮助测评呢?当然有,构音障碍和一般的暂时性口齿不清不同,它的发音症状更严重、纠正难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
1.发音器官不协调
乍一看这一点好像两三岁的孩子都会出现,但口齿不清——也就是构音障碍——孩子的情况更加严重一些。他们的唇部、舌部比较僵硬,在进行吸吮、吞咽、咀嚼动作和吸气、呼气方面都有较大的问题。
比如有些孩子不会用吸管吸水,不会咀嚼硬的食物,只能吃流食或软烂食物,说话时不能利用共鸣发音,不会有意识地运用气流等。
2.持续时间达半年
与普通的暂时性口齿不清不同,构音障碍的判断依据一定有时间这一项。一般来说,只要是暂时性的发音问题,家长可以自行在3个月之内解决,因为孩子没有生理疾病或形成固化的错误发音习惯。
但构音障碍则不一样了,生理异常和长期的发音错误已经让孩子的问题难以纠正。暂时性的发音错误到构音障碍的转化只需要6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口齿不清的毛病持续了半年,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宝贝是需要人工干预矫正的了。
3.成长环境有漏洞
如果在确定孩子没有生理问题之后,各位家长不妨放眼望去,再低头沉思,想一想孩子的生活环境有没有什么值得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和语言发育相关的方面。如果你还是想不到有哪里做得不好,小编不妨给你提个醒:
父母和孩子的对话足够多、质量足够高吗?
孩子平时开口说话的机会是否够多?
孩子在发错某个音节后,你是否马上打断纠正了?
和孩子经常接触的人里有没有大舌头患者?
……
其实,如果安下心来写的话,小编能列出一大堆可能会让孩子陷入困扰、让父母苦恼的可能。这些可能是有很大概率导致孩子口齿不清的,但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家长只要记住八个字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早矫正。
刚才说了发现的事,矫正的事虽然是医院或者语言机构的任务,但父母可也不能当甩手掌柜。矫正虽然看上去是矫正师的工作,但家庭训练的分量却要占到整个矫正课程的一半以上。语言表达是需要通过运用来进行巩固和锻炼的,家庭的很多条件正好符合儿童语言发育的需要。所以说,只有家长和矫正师一起努力,才能帮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摆脱口齿不清的困扰。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