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完美主义,口吃,乍一看似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可它们又为何会撞到一起,从而引发一段别样的故事呢?
别着急,这个故事得慢慢讲。
两年前,小张从某家互联网公司离职,离职的理由很荒唐,他的上级主管认为他说话口吃,不能跟客户好好沟通。但小张觉得这个理由非常荒谬,他只是程序员,又不是客户经理,一年到头也接触不到几个客户,更不要说和对方沟通工作上的事情。
但不管他怎么申辩,最终公司还是以这个理由将他辞退。在之后的半年里,他又面试了十多家公司,可最终都因为口吃的问题无疾而终。终于,在去年的春天,他下定决定要改变自己说话口吃的问题,多方打听之后,他去了一家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在那里遇到了一位令他印象深刻的矫正师。
这是一位崇尚完美主义的矫正师,每一个与她接触的语言障碍学员都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既然语言能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接下来就没必要继续这么认真了吧?但在这位矫正师看来,语言矫正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应付,她需要为每一个来到机构的学员的语言未来负责。
太过追求完美,甚至还令她被学员的家长投诉,在投诉的几位家长看来,自家孩子大体上的说话、发音和交流已经不比同龄孩子差了,只有几个字音不够清楚,她们相当满意。但在这位矫正师看来,语言问题的矫正训练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字音的略过就可能造成语言问题的反复或加重,这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时间久了,这位完美主义的矫正师逐渐被更多人理解。慢慢地,她也影响到了许多其他的矫正师,这不是内卷,而是“标兵”带着其他人一起前进。在矫正师们看来,生活中很多时候的确可以敷衍,可唯独在矫正这件事上不能马虎。
教育学上对完美主义的定义是:是一种建立在强迫性驱使动作上的欲望,表现为对事物的各种不满意,力图做到最好。
这种完美主义放到普通人身上,我们最多会觉得这个人可能有些偏执,有些强迫症,除此之外似乎也不会觉得特别出格。但对于口吃人群来说,这种偏执性格可不是一件好事。
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聊过,口吃人群存在着一种名为“聚光灯效应”的心理现象,指的是口吃群体容易受到外界目光、声音、情绪等感染性事物的影响,比如别人只是从身边说说笑笑经过,但口吃者就认为对方在笑话自己,或者走在大街上总感觉周围的人都在注视ta。
这样的心理现象存在于大多数口吃人群当中。可若是这样的心理现象和偏执性格的完美主义碰在一起,会迸发怎样的火花?
暴躁与悲伤,消极与主动,都会成为这部分口吃人群的典型特征,面对口吃很想改变,却又不愿意向别人开口,于是选择自己练习,结果语言能力越来越差。一开始是连发型口吃,到后面就成了难发型口吃。
完美主义和矫正师搭配,是专业、细致和严谨的表现,但完美主义和口吃人群一搭配,却成了反面教材,不禁让人对口吃者多了几分同情。
近几年口吃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不仅令很多成年人感到无奈,就连许多小朋友也是有口难言。面对别人的问询,他们很想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现实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
的确,口吃作为一个典型的语言问题,影响着非常多的人,正因如此,这些应对方式值得我们谨记:
1.面对口吃,学会接纳,接受自己说话口吃、结巴的事实;
2.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要被消极的情绪和他人的看法所影响;
3.确定自身或孩子是真性口吃后要及早参与专业的语言矫正,避免口吃问题影响之后的上学和工作;
4.寻找专业的语言矫正机构,最好挑选具备“一对一矫正”模式的机构;
5.让家庭也参与到口吃矫正当中,让父母家人成为自己口吃训练时的监督者和评判者。
口吃人群缺乏的不是口吃训练的方式和方法,而是缺乏直面口吃的勇气,只有我们认识到口吃对自身、对未来的影响,才会真正去想办法改变口吃。消极和悲观,从来都不是改变口吃的方法!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