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再一次见到李华(化名)的时候,他正蜷缩在一床并不太厚实的棉被里翻阅着一本叫作《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书,书显得很旧,纸张都显得有些泛黄和毛糙,可见他应该是经常翻阅。对李华而言,这本书或许是他长期遭受命运不公后最好的慰藉。
上一次见到李华时,还是两年前,那会儿他正在寻求重新上学的办法。但他已经二十岁的年纪了,小学不可能接收,大学又没有资格。在多番努力之下,他只得放弃了重新上学的想法,转而开始研究起各种奇怪的论调。其实,十年前的李华虽然算不上聪明的孩子,但也不笨。
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叫做语言障碍的问题。
李华的家境并不算差,妈妈是国企职工,父亲经营着一家公司,这样的生活既稳定又充裕。然而,这个被外人所羡慕的家庭却一直充斥着各种矛盾,父母之间的冷战、吵架几乎贯穿了李华的整个幼年时光。在他为数不多的记忆中,家庭的气氛总是冰冷的,他像是这个家里的旁观者。
在四五岁的时候,李华被托付给了爷爷奶奶,那时的他已经不能清楚说话了。谁也不知道这个一两年前还能喊“爸爸妈妈”的孩子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李华的父母或许知道,但他们还是选择抛弃掉这个“累赘”,以求得他们的解脱。就这样,李华在爷爷奶奶身边待到了十岁。
期间,李华的爷爷奶奶虽然觉察到了孙子说话的不对劲,但他们却不敢做什么。因为孩子的事情,他们每次都要被回来过年的儿子、儿媳埋怨,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觉得有问题也不敢说什么,做什么。
就这样,李华的问题陪伴他到了初中。
十二岁,李华顺利升入了离家稍远的一所初中,由于担心孙子每天往返的安全问题,所以爷爷奶奶在商议后决定让李华住校。但他们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们的这次决定,最终将李华彻底推入了无底深渊。
在住校之前,李华就已经非常自卑,因为他说话不清楚、学习成绩一般,而且平时也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在班级里一直是一个边缘人物。住校后,李华这样的孩子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因为他是校园暴力最好的对象。
零用钱被抢走,饭卡被人随便刷,告状时又说不清,李华在忍受了一年的校园暴力后,最终从学校翻墙逃走,三天后才被家人从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一处镇子上找到。但从那一天起,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学校了。
十二岁到二十岁,李华的人生只有一个字:混。他选择在社会上厮混,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整日待在一起,他其实并不喜欢那些人,也不喜欢那些事,但他却想过自由一些的生活,况且跟他一起厮混的人并不在意他能不能说清楚话。尽管他们还是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结巴。
十八岁那年,李华在平淡中度过了生日,但也正是在那年冬天,一直照顾他的奶奶去世,老人家走之前特意把他叫到床前,磕磕绊绊交代了许多事情。李华一开始并不太理解,直到那年冬天,他想明白了,也做了自己的决定。
过完年,他断掉了之前所有的联系,第一次主动跟父亲服软,希望能重新上学。数年未曾见过面的父子两人这次总算是坐到了一起,但父亲刚开口的一句话就让李华如坠冰窟:“我每个月给你打生活费,你以后不要再来了。”
李华嗫喏的想说些什么,可嘴唇颤动了半天也没有开口,或许他想说什么,可语言障碍让他不能如常人一般开口,那些酝酿着情绪的字句只能在脑海里面打转。最后,他转身离开,决定自己去想想办法。
二十岁那年,在被人骗去几千块钱后,李华放弃了上学的打算,他知道,自己连话都说不清楚,更不用说上学了。他告诉我,他准备找个地方一边练说话,一边打零工照顾爷爷,他终究是没有接受父亲给他的生活费。
直到现在,他大约是真的放弃了恢复语言的机会,但他的这一生,同家庭、语言、社会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如果我们假设一下,当初的他恢复了语言,情况是否又会不同?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