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太谢谢您了!我家小亦含终于能和我们说话了!”
上周,南京的亦含小朋友终于恢复语言健康,从我们南京中心顺利毕业了,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一直在感谢我们的老师们。可在此之前,宝宝的问题没少让整个家庭揪心。
孩子开口说话比较晚,20个月大时才会叫人,2岁多也只能用“嗯嗯啊啊”来表达各种想法和情绪。高兴时,亦含会笑着和妈妈“嗯嗯啊啊”;难过时,也是一边哭一边用“嗯嗯啊啊”向妈妈求抱抱;生气时,也是一边皱着眉头,嘴里一边发出含混不清的音节。
眼看着孩子都3岁了,本来今年秋天就要进入幼儿园了,可园方却拒绝孩子进入,原因也是小亦含的语言能力不过关,老师希望爸爸妈妈先把孩子的语言问题解决了,再让孩子来上学,否则肯定会和同龄小朋友发生各种不愉快的事情。
虽然小亦含曾经到各大医院进行过检查,结果表明孩子的身体基本健康,可长期以来对语言障碍的误解,导致父母坚信孩子一定是得了某种疾病,否则怎么就不会说话呢?
其实,在语言矫正领域,所有的语言障碍都不能归入到疾病的范畴。当我们翻看疾病的定义时就会发现,疾病是指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于细胞,达到一定强度或持续一定时间,导致细胞被损伤,从而出现功能、代谢、形态结构紊乱。
可有人说,如果孩子天生唇腭裂,或者智力有问题,那么他的语言能力也会受到损伤,语言问题怎么就不能算是疾病呢?我们要注意,几乎所有语言障碍都是某种疾病或者不良发育性因素引起的症状。也就是说,引发语言问题的因素也许是一种疾病,可作为结果的语言障碍并不是疾病。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思考,你就能明白了:疾病是细胞损伤引发的,即便是心理问题也有大脑细胞功能不稳定的问题。所以,想要治病就得吃药,这是化学干预的方法。那么,想要解决语言障碍,吃药管用吗?并不管用,因为语言障碍并不是细胞损伤的结果,化学手段并不能起作用。
所以,语言障碍并不是疾病,它的解决方案只有语言矫正这一种方法。
既然小亦含的语言发育迟缓不是病,也不会传染,幼儿园怎么会拒绝小宝贝入园呢?其实,语言发育迟缓对孩子的伤害可不只在语言层面体现。语言是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宝宝语言能力不行,就会阻碍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1.社交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引发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低下,首先会阻碍孩子正常的社交。人类是群居动物,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当孩子因为语言水平过低,而被群体排除在社交圈层之外后,宝宝的语言能力就更无法提高了,也会因为沟通不良而产生各种误会。
2.学习障碍
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都有阅读困难的表现,这一点在进入小学之后尤其明显。文字是语言的具象体现,语言水平过低,自然会影响文字的学习。另外,语迟儿童在计算能力上也会落后于人。
3.心理障碍
我们刚才说过,作为群居动物的人类离不开社会,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成长也离不开社会。当孩子因为表达和理解能力水平不足,与他人的沟通产生偏差时,孩子就会因此形成急躁的性格,并且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和取笑而出现孤僻、离群的心理特点,严重时甚至会形成孤独症。
其实,小亦含的爸爸妈妈在送孩子来南京中心时,宝宝的年龄已经有些大了,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因素也是发育性因素,所以早期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哪种语言障碍,都强调家庭、医院和语言机构干预的及时性。
在孩子开口说话之后,就正式进入最为重要的仿音期,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最容易发生语言问题的时期。当发音器官和大脑的发育尚不成熟的孩子,遇上语言刺激不足的环境时,会发生什么?我就不用多说了吧!
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语言问题的到来无论对于谁来说,也都是非常棘手的。语言发育迟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并不是父母缺乏经验的干预就能解决的,更是需要专业的语言机构介入,孩子经过一系列科学的矫正课程才能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