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员回音壁

一个语言发育迟缓后天失语的孩子,终于开口了!

2022-03-04 10:03
一对一矫正
语音检测/制定方案
点击咨询
优选矫正师
男矫正师/女矫正师
点击咨询
十万矫正案例
一对一矫正方案,精准实施
点击报名
 
 
因为工作关系孩子爸爸跟我老公有工作上的交集。具体时间记不太清楚,大概是去年11月份,他爸爸从我老公口里得知我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就叫我私下去帮他看一下。
 
 
具他描述他孩子:爷爷奶奶在他出生前就不在了,爸爸妈妈没时间带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经常给他玩手机,据他说这样好带。也有送过幼儿园。开家长会的时候,别的孩子能安安静静坐着,他孩子就跑出来,妈妈觉得不好意思,不能跟其它小朋友玩到一起,都是一个人只玩自己的。一岁多的时候会叫“爸爸”“妈妈”,具他说还叫得挺好,现在完全没有语言,尿尿和拉臭臭还不会告诉大人,都是直接拉在裤裆里面。
 
 
我问他孩子有去检查过没有。他妈妈说没有,他说去医院检查还不是要钱。我也挺理解他,首先家里经济条件也不算太好,另外哪个家庭出现这种情况在情感上都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一个语言发育迟缓后天失语的孩子,终于开口了!
 
孩子爸爸对这个事很着急,孩子妈妈咧好像给我感觉有这么一种想法:孩子大一点就好了。 唉!
 
电话里面聊过几次,那天中午他打电话过来给我,说下午把他儿子送过来,叫我帮她指导一下。那天下午下午买了一些小孩子爱吃的零食,海苔之类。我等到4点他还没有过来,因为我女儿4点半也从幼儿园放学,还要接他去上画画课。结果我就走了。结果我送女儿上画画课的时候接到老公打来电话,说那个他儿子过来了。
 
第一次见到她儿子,有点怕生,抱着他妈妈不肯撒手,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一些无意识的音。我拿着食物引诱他,大概过了二十分钟,给他的食物吃完了,但是他还想吃,因为剩下的零食我故意放着他够不到的地方,离他有点距离。我告诉他妈妈鼓励他,叫他自己去拿,开始还是不敢,但是又特别想吃,最后还是经受不住诱惑,跑过去拿了。这时候我赶紧过去把他想吃的食物拿到我手里,等他到了,我就分给他一点点,他拿到零食后又迅速的跑到他妈妈怀里。
 
 
他吃完后又想吃了,刚刚的铺垫做得差不多了,因为零食在我手里面,他现在只有跑到我这才能获取他想要的零食。反复几次,慢慢的跟我建立起了一点信任。在这个过程中也跟他妈妈聊天,从他妈妈那获知他大小便不会告诉大人,喜欢吃辛辣的食物。等他对我慢慢信任一点后,我就开始对他做评测了:偶尔有眼神交流,只听懂简单指令,不玩玩具,喜欢看灯,不会用手指指物。因为他喜欢吃辛辣的食物我判断他有点口腔敏感度比较低,孩子认知语言和运动,游戏社交都落后蛮多。
 
 
后面我问他妈妈:怎么不去检查?。他爸爸回答说:以前去过,没看出什么东西,现在去还不是那么回事,无非是多交点钱。
 
 
听到他那么说我后,我多教他一些在家就能训练的方法..............
 
过去了大概有一个月,他妈妈主动突然找我,想叫我帮小田做干预训练。考虑到他们的经济条件,我建议他们隔一天上一节课,但是家庭练习不能中断。
 
 
 
 
基于之前有过了解,所以我给小田设定的第一节课目标是:熟悉环境,让他慢慢适应我,接受我,建立任务和奖励的机制。
 
 
因为是第一节课,而他又有比较强烈的分离焦虑,所以整节课都一直是在妈妈陪同下进行的。他非常粘妈妈,超出了评估那时的预估,对他妈妈寸步不离,妈妈只要坐到另一张凳子上,都会立马粘上去。我马上调整,让妈妈配合我跟我玩互动游戏,小宁靠在他妈妈身上看我们玩,玩着玩着我们一伸手就把他圈了进来……接下来,他虽然是被动被我“套路”进来,也没有主动玩,但是他接受我碰触他,挠他痒痒,揉他脸……
 
 
另外因为他听得懂“坐下”的指令,所以我用这个指令给他初步建立任务和奖励的机制。因为是“吃货”,所以这个“任务<--->奖励”的过程,几乎第一节课他就能理解和配合。
 
 
课后给他妈妈安排了家庭练习内容:每天按摩口腔三次,每次二十分钟(按摩手法和按摩部位也教了她),玩身体互动游戏,尽量逗他开心,最好是笑出声。
 
第二次过来的时候,自己去拿桌子上的积木,很明显对这个环境是接受了的。这比第一节课进步很多了。
 
 
第二节课目标:信任我,模仿,口肌按摩,发音练习,尝试与妈妈分开。
 
 
手机放他最爱的歌,成功地帮他开始口肌按摩(用手按),但还是靠在他妈妈身上。我给他准备了奶片糖(非常好的强化物),在我的辅助下教他模仿:拍桌子,拍鼓。引导他模仿我张嘴说“啊”,模仿张嘴说“”啊”是最难的。他不理解,不配合,有情绪,因为有妈妈在身旁,做不到就会紧紧抱住他妈妈,不想再作努力。要慢慢尝试让妈妈离开,只要妈妈不在,他才能没有后路地把自己完全交给我,才能更好地依赖我和信任我。
 
 
我让妈妈以上厕所的名义离开一会,但要尽快回来。短时间的离开,小宁已经能接受。后来再尝试了模仿张嘴,他很害羞,但是能模仿张嘴,但没有发出声音。因为是第二节课,我还是会把蛮多时间放在获取他信任方面,例如陪他跑来跑去,把他抱起来举高高,奖励他奶片糖等。
 
 
课后家庭训练内容:模仿,口腔肌肉按摩,张嘴发音。
 
第三节课的目标:模仿继续,口肌按摩继续,发音继续,继续尝试与妈妈分开,新加课程内容:相同物品配对。
 
 
在边听歌边做口肌按摩的时候,偶尔会扭头看看我,然后看看他妈妈。相同物品配对从开始时的手把手教,到后面可以自己去配对三选一的物品,挺不错的。
 
 
模仿可以做到拍鼓,拍桌子,推车,摇铃铛。在练习开口喊“啊”很稳定的情况下,我尝试让他说“糖”,
但他有个特点,开始学新的东西时,表情都比较扭捏害羞,缺乏信心。嘴巴动动,不好意思说,但又很想吃糖,我拿着糖一边引他,一边夸张地放大嘴型教他“糖”,试了几次,他突然很生气地说出“糖”,音不太准,但是相当于是一只脚跨进了说话沟通的大门。
 
 
之后,他为了奶片,一直很配合仿说“糖”。至于上课时跟妈妈分开,暂时还是做不到的,但妈离开十分钟左右他都能接受,因为妈妈跟他说时去上厕所。总的来说,进步非常大的。
 
 
给她布置的家庭训练内容:继续模仿,继续口肌按摩,引导仿说单字,玩拼图(配对性质的)。下课的时候,他妈妈跟我说:“我之前也试过各种方法教他说话,可是就是不肯跟着说,有时候只是笑笑,为什么你这样教他他就肯说了呢。感觉神奇啊。
 
 
”虽然三节课就开口仿说,算是很快的,但是也没有她说那么轻松,她只看到表面。主要是她不懂我给她儿子设计的课程,为什么学那些,跟说话有什么关系。而她没有特教经验,所以也看不出我在教的过程中时刻观察她儿子的状态,只为抓住最佳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辅助层次的运用和递减,引导时间的把控,细节太多了。也许她只看到我在跟他乱跑疯玩,张嘴啊啊啊~~~~,不知道我的课堂强度那么大,时刻操碎心。
 
 
最后他妈妈直接说:“下节课我直接送他过来,我就走,我不在这他进步可能还快。”我说,他肯定会哭的。他妈妈说,没事,哭就哭,不能老粘着我,。
哈哈哈,小田妈心大是心大,不过胜在干脆。希望越来越好!
基于前三节课,小田妈妈看到小田从不会说到开口仿说,从不会玩到开始玩,从不会模仿到学会基础的模仿,很惊喜。在家也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但她也看到她全程陪伴上课的弊端: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退缩,不太配合,不主动,依赖妈妈。最后决定开始让小田完全独立上课,不再让妈妈陪伴。
 
 
第四节课的内容:情绪处理(分离焦虑),游戏互动,口肌按摩,仿说。综合考虑我把模仿和配对暂停了,因为离开妈妈,他肯定会哭,整节课的情绪可能都不太稳定,不利于进行桌面上的课程。尽量顺势而为。
 
 
第四节课的目标就是尽量引导他说两个字的词。小田妈把他送进来,趁小田去拿玩具的时候悄悄地走了。小田把玩具放在桌子上,我坐在他旁边引导他把不同积木按不同形状放进盒子,这个时候他看到桌子上的豆皮,非常开心地回过头去找妈妈。发现妈妈不在身边,立马站起来往厕所方向走。发现妈妈也不在厕所,开始哼哼唧唧,再往大门走去,走到大门就开始哭起来了,直接坐在地上大哭,崩溃。
 
 
因为小田的认知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没有沟通性的自主语言,听者反应也比较差,我当时的应对方法是:首先同理他,帮他把哭的原因和他哭的行为关联起来,帮他说出来。我把他抱住,跟他说:“小田现在很难过,因为妈妈不在这里。妈妈回去了,所以小田很难过。“然后安抚他,告诉他:“妈妈店里忙,她要回去一会,下课了就来接你。你好好上课,老师奖励豆皮,豆皮都奖励完的时候妈妈就来了,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他反复哭了大概二十分钟,每次稍微停下来,我都及时撕一点豆皮放到他嘴里,跟他说,“田田没有哭了,现在非常棒,奖励你吃豆皮。“我放了他最爱的那首歌《得意的笑》,趁他专心在听的时候,我转到了他身后,让他靠着我,慢慢地摇晃,再慢慢把手放到他的脸上,开始给他按摩。按摩后,我拿着豆皮,引导他说 “豆“,”皮“,吃了豆皮口渴,桌子上有一瓶矿泉水,他想伸手拿,我赶紧先他一步拿在了手里,教他说“水”,他有点不情愿喝扭捏,想抢,怎么可能抢得到嘛,他看看我,试了几次,有点生气,我看着他,再次说“水”,他看着我终于跟着说了“水”,我给他喝了一口,然后再教他说“水”,他仿说“水”,我再给他喝一口。他第二次说得自然多了,也不抢了。
 
 
很多刚开口的孩子,学新东西时都有可能习惯性地用“抢”,不会用语言提要求。这时一定不能立刻满足他,把他想要的东西当作强化物坚持,多练几次,慢慢的他就会习惯用语言提要求,而不是去靠“抢”。课后给他妈妈布置的家庭训练内容是:所有的他想要获取的东西都让教他去仿说,仿说了才给。
 
 
每天继续按摩口腔几次。多玩身体互动类游戏。课程总结:小田已经慢慢接受妈妈不在的时候信任我,这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很多单字都能跟着仿说,有时候也能仿说两个字的,虽然是吞吞吐吐,但这相比前三节课进步不小,我也知道孩子也跟我们一样也是在努力!下课后小田妈妈问到上课情况:本以为会大哭一场,没想到还能跟着上课.......非常惊讶!约定下次上课时间
 
经过之前几节课的干预后开口说话。现在他能仿说单字,偶尔双字,小田妈希望他能说更多,也渴望能听到一声“妈妈”。我非常理解,但是测试过让他仿说喊“爸爸”“妈妈”,他表现得很抗拒和逃避,当中还夹杂着不好意思(我猜测可能是以前父母有强迫过让他喊爸爸妈妈)。
 
 
所以现在不急于一定要勉强教他喊妈妈,重点是要仿说和把其他能力都稳定好了,喊“妈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田现在能模仿操作玩具,能模仿说话,但是对于纯动作模仿(例如拍手,摸头,举手,跺脚,踢腿等等不涉及到物品的肢体动作)却是挺困难的,其实就是理解能力还差一点。所以现在重点是训练大动作模仿,配对,依然按ABA的DTT回合式操作训练方法来做。
 
 
 
 
第五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动作模仿,配对,仿说两个字或以上的词语。日常指令,上厕所脱裤子。
 
 
大动作模仿。在这里插一句,很多机构老师,或者家长在教孩子大动作模仿的时候喜欢把动作指令和模仿混一起,例如一边拍手一边对着孩子说“宝贝拍手”,这种方式其实是侧重了孩子的听指令,导致于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有些孩子就不会主动去模仿身边人了,没办法完成主动学习。
 
 
想想看我们的很多技能是不是通过主动模仿别人来习得的?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别人来告诉你怎么做,你只要模仿就能学会了,例如做操,例如敬礼,例如做鬼脸等等。所以只要发一个类似提醒他开始的指令就可以,例如“跟我做”,或者“开始”,或者“这样做”,不要再加其他语言(除非需要用到语言提示他“到你了”)。
 
 
我给他试了几个动作:拍手,摸摸头,跳一跳,举手,拍肚子,跺跺脚。他都不会,但发现他对于我跺脚,他会看着笑,所以我决定先教跺跺脚,把跺脚当突破点。首先面对面而坐,发指令“这样做”,然后我跺跺脚,停下来等他反应,他不动,我提醒他“到你了”,可他还是不动,看了两次想跑开。
 
 
 
 
这个时候需要辅助,先尝试半辅助:我做完动作后抬一下他的脚,看他没有什么反应,辅助直接升级到全辅助----也就是我直接抓住他的小腿跺一跺,然后语言强化他“跺跺脚了,有奖励。”把强化物给他(他爱吃的零食)。
 
 
 
 
全辅助了几个回合要把辅助层次降低,变为半辅助,就是用手抬一下他的脚,让我的手带动他一只脚,这只脚再带动另外一只脚,完成跺脚。训练了大概5分钟,我就让他去玩一会。
 
 
解释一下一个任务训练时长的问题,一般3岁半左右的小朋友,一个任务持续大概5~10分钟,我就转换任务。因为三岁半的专注时间本来就不长,而发育迟缓或者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专注力会更差一些,如果一项任务持续的时间太长,会引起他的反感,逃避,不利于教学。
 
 
前几天有个家长发了个她孩子穿珠子的视频给我,我发现她孩子很没有精神,眼睛也不看,穿一个珠子要好长时间,我说专注力还是挺弱的呢,多练练。家长说,开始穿得很好的,穿久了就这样,也不看了,怎么办?我问她:“穿多久了?”她说穿了大概四十分钟。我说:“我让你穿四十分钟珠子,你可能会崩溃,说不定会骂我疯子咧。”明白吗?有一句话“欲速而不达”。
 
 
话说回来,我让他去玩一会,对他来说是放松,对我来说是另一个任务的开始。
 
二,游戏、互动、学说话今天他看上了角落的一根绳子,是绑生日蛋糕盒子的那个绳子,他好喜欢,但就攥了一段在手里,其他的就在地上拖着,也不会其他玩法,就拿着看。我捡绳子另一头,慢慢拉,一边拉一边说:“拔河咯,田田就要被我拉过来了。”小田一脸懵地看着绳子慢慢被我拉走,拽着最后一点不肯放手,我说:“你要绳子就走过来。”我慢慢用力,他被我拉过来,最后一点距离我突然一把抱住他,顺势挠他痒痒,他就咔咔咔地笑起来了。
 
 
第二次玩,在小田期待我地看着我,想我拉他的时候,我引导他说“拔河”,他跟着说“拔河”我就拉一下,再跟着说“拔河”,我再拉一下。看,仿说又很自然地加进游戏里面了。动起来的游戏一般可以持续长一点时间,看情况而定。我和小田这个游戏玩了大概10分钟。游戏,互动,说话就是在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时候开始的。
 
 
这就是情景教学,很多家长不理解情景教学,很执着于这个情景怎么构建,不要刻意去构建一个什么情景,只要动起来,就有情景,有情景就可以教学。从实际发生的,当下的情景来教学是最好的最自然的。家长们回想一下,你们在家庭训练中是不是错失了好多引导语言的机会。
 
 
三,自理训练---脱裤子(他妈妈跟我说过他会提裤子,可是不会脱裤子,拉屎拉尿都直接拉在裤子里。)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带他去厕所尿尿。我先帮他把裤子拉下来一点,跟他说“脱裤子”,他不动,也没有要走的意思,就站在。我把他手放到裤头上,他却一下把裤子提了上来。看来要手把手教他脱,因为他今天穿的是那种牛仔裤,虽然说裤头是橡筋的,但是也不太好脱,对于不太会用力的小田来说就是难上加难了,最终是在我握着他的手的情况下把裤子拉下来尿尿的。这次虽然是手把手教的,但是效果不大。
 
 
却发现了个问题点:要提醒他妈妈下次给他穿那种棉质好脱的裤子。对于所有需要训练孩子去厕所自己尿尿的家长来说都可以参考。
 
四,物品配对---拼板 (配对可以锻炼他的视觉区辩能力,理解物品“一样”的概念)上完厕所后,我直接引导他回到小桌子前坐下,开始教配对。这节课以玩拼板形式来教配对,先要求他拼一个,可以做到的话,第二轮要求他拼两个,数量逐渐增加。如果他能做到5个拼图都能拼对的话,就可以了。小田还不错的,教几次就能掌握。这节课的目标是达到了,不过以后会增加难度。
 
 
从不会说话到叫“妈妈”,一个发育迟缓后天失语儿童的开口经历接下来进行听者反应训练,最基础是从日常指令开始。
 
 
五,日常指令---“过来”日常指令从简单的“过来”,指令不要复杂“小田,过来”就行。首先是面对面坐着,相隔大概一米远,需要练这个指令的孩子刚开始几乎都要辅助,也就是发完指令后直接用手拉他过来,拉过来后强化他“过来了,太棒了。”如果有小朋友口头强化不起作用的话,建议用更强的强化物,如他最爱的零食。
 
 
小田就是这样,口头强化他好像感觉不到,眼神左右飘,出动他最爱的豆皮后明显积极很多。练了几个回合,有点感觉了,只要我轻轻拉一下,他就会站起来走向我。后期也是会逐步增加难度。“过来”/“回来”这个指令很重要,不单关系到练孩子的听者反应,还关系到孩子安全的问题。例如你带孩子出去,在马路,或者在游乐场里,或者在商城里,如果孩子挣脱你的手乱跑,或者看到玩具直接跑开,你想叫他过来他都没有反应,是不是挺危险。
 
 
我还留了十分钟来练习大动作模仿—跺脚。因为半辅助他是可以做到的了,所以我试了一下没有辅助的情况下,他还不行。再试了下在我发完指令和做完跺脚的动作后,用手指着他的脚,他在那里笑,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我再试了几次,他还是不好意思。他现在的笑跟刚开始的笑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他现在是理解了的笑,但只是不好意思而已。
 
 
 
 
我决定改变方法。我发完指令之后一直跺脚,不停,然后指指他的脚,再指指我的脚,再指指他的脚,他的脚真的害羞地动了几下,“跟老师跺跺脚,太棒啦。“我一把抱住他,”奖励你吃青豆。” 青豆,他的新宠。哈哈,有了第一次,后面就勇敢很多了,不再那么害羞。好难得,小田终于在一节课内学会了模仿跺跺脚!真的是“关关难过”啊,但只要方法+努力+坚持,终会“关关过”。
 
 
下课后,告诉小田妈,可以把家里的拼板玩具拿给他玩了(因为他以前不肯玩,所有买回来的玩具都堆在角落里)。另外完成了大动作模仿的第一步,但嘱咐她在家里先不要给他练习跺脚,因为刚教会,而他很害羞,很敏感,家里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又退缩。
 
 
第二天小田妈跟我说,家里的拼图都肯玩了,还肯跟她一起拼。仿说两个字也很配合了。
 
 
 

看完文章还有疑问,点击继续咨询

  • 杨清语

    杨清语 首席矫正师矫正师

    杨清语,语言矫正学专家

    在线服务人次
    在线咨询
  • 于景雯

    于景雯 高级矫正师矫正师

    于景雯,高级语言矫正师

    在线服务人次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