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口吃要尽早干预和矫正
虽然儿童口吃有一定的自愈率,但也是有一定比例的孩子不能自愈,并最终发展为成人口吃,这种结果将对他的未来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儿童口吃现象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预是儿童口吃发展的必要手段。
早期正确的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尽早克服口吃现象,避免长时间存在的口吃现象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对学习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更是预防儿童口吃向成人口吃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于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的口吃儿童,所采取干预的手段也不同,对于发生早期,程度比较轻,本身对口吃现象无意识的儿童,最好采取专业指导下的家庭干预,这是对孩子刺激最小效果也最好的手段。
有下列情况的儿童,就应该到专业的矫正机构进行矫正:
(1)口吃现象持续时间已在2年以上,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2)孩子已到入学年龄,存在明显的口吃现象;
(3)孩子对口吃有明显心理负担或强迫动作。
(4)有遗传倾向者。对于以上几种情况,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口吃过程中出现的危险信号,要及早进行干预和矫正,以免错过最佳矫治期。
少儿口吃矫正的误区
1、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问题 ,不需要矫正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讲话自然就好了。在儿童语言发育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提高的,但是在他语言发育阶段,他的心理也在成长,他会关注到自己讲话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如果让孩子有了自卑心理,那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2、口吃是可以打过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下雨时,打一巴掌口吃就能扳过来了,但其实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做法。如果让孩子产生了恐惧心理,孩子会越来越惧怕讲话。
3、经常打断孩子讲话,告诉孩子要“好好说”
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出现口吃了么,当然不是。特别是有的家长讲话速度很快,却要求自己的孩子慢点讲话,这样孩子是做不到的,只会让他越来越急躁,更加急于表达,不利于孩子语言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