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是有幼儿发育期的高发显现,说话有缺陷,无法沟通事小,被人歧视事大,语言障碍给儿童带来各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当很多宝宝说话不清楚,语言表达落后于同龄孩子时,最焦急的无疑是父母家人,在去医院寻求专家的检查、评估后,肯定会得到很多语言障碍康复、矫正的意见。那么语言障碍如何及早预防呢?
言语障碍的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生后最初几年是儿童的大脑、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时期,可塑性很大。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一生中掌握的概念有一半在5岁以前已经形成。针对儿童的特点提早给予正确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语言障碍需要早期父母自我预防
您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症状?
1、不会说话或说话令人费解;
2、只说首语或尾词;
3、说话有颠倒、混淆或省略的现象;
4、词汇少,说话幼稚,没有组织,没有头绪;
5、使用娃娃语或拟声词;
6、说话断断续续,语言不连贯,只有单字、片语,不成句;
7、从某一时候起不再学习说话;
8、发音含糊不清,令人难以理解;
9、说话不合语法,没有助词、连接词、形容词等;
10、没有时间观念,不会区别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有位妈妈给我们留言,“宝宝4岁了,语言有些问题,说话慢,还说不清楚,在幼儿园表现很不好,老师上课提问,明明问题都会,却不敢上去回答,老师提问,吓得恨不得把头埋进书桌堂里。幼儿园里的活动很多,宝宝都不敢参与,特别是集体活动,没有小朋友愿意和宝宝组队,每次都让老师帮助沟通”。孩子能不能流利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用语言与他人沟通,不只是当下的安全问题,更是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的大问题,甚至有可能在将来带来的是不同的人生。
很多孩子的语言障碍,迟迟得不到改善,细究原因,是不是父母们没有做好,走入了误区呢?
误区一:孩子太小说不准正常,大一点就好了!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孩子语言问题重视不够,而且还抱着侥幸心理,安慰自己。也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尝试过语言训练没有效果后,自我放弃,只能期待孩子自己长大变好。
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高峰,如果过了这个年龄后,语言障碍则会耽误孩子的全面成长,错误的语言形成习惯后,矫正难度很大。无论如何,父母要确认孩子发音不准的原因,判断出孩子是正常发育现象,还是不可自愈的语言障碍。这对于未来孩子的语言康复很重要。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避免语言问题遗留下来影响孩子的一生!
误区二:发音不准就是舌系带短?
很多学者用实践证明,幼儿舌系带受发育限制只是短暂现象,长期看,发音不准说不清楚和舌系带没有直接关系。舌系带在发育过程中舌尖会逐渐远离舌系带,正常情况下,只要在半张口的状态下,舌前缘能触及上腭前部,就对发音不会造成影响。恰恰是父母对舌系带的误解,耽误了孩子的早期检查和判断。除非经过专业判断后,确定舌系带确实严重影响了孩子语言发音,轻易不要带孩子割舌系带。
误区三:孩子小,自理能力不足,大一点再去训练?
孩子的语言发育需要观察,1-2岁时家长还可以观察引导纠正,过了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就需要及早进行干预,因为3-4岁是语言发育的分水岭,如果进行矫正不仅容易取得最好的效果,还可以避免因语言问题造成的心理问题,孩子越晚矫正对学习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大,与同龄人的差距也就越大,若造成心理及性格上的缺陷,甚至会影响整个一生。
误区四:戴助听器后,孩子就可以说话?
有些语言障碍除了认知问题,还有听力器官的原因,补充听力只能解决语言接收的功能,并不能直接帮助孩子获得语言发音能力,须要大量的语言训练才能重新开口说话,甚至需要重新训练构音器官的功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比如先天性腭裂语音障碍,通过手术后,解决了发音器官的功能问题,但是还需要对器官的功能恢复训练、语音训练,才能达到准确发音和正常交流。
误区五:送幼儿园或培训班,通过小朋友影响能学会说话?
语言障碍矫正属于特殊教育类,也是专业性的康复学科,需要大量的语音病理学的实践应用,与幼儿园、培训班不同,语言障碍需要1对1的训练模式才能达到高效、高质量的效果。
某些语言障碍究其原因,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先天性或功能性问题,需要专业的语音分析师进行语音分析,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矫正方案。
目前,专业的语音矫正师十分稀缺资源,不但要掌握多学科知识,还要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把语言障碍孩子放进幼儿园和培训班,会让孩子的语言问题越来严重,并伴随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极为不利。没有学术基础和矫正经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加重或巩固错误发音动作,长期养成的错误发音习惯,更会增加矫正难度。
误区六:孩子训练几天没有进展,是不是方法错误?
面对孩子的语言问题,父母的内心是焦虑的,面对语言矫正师的工作,父母的内心是怀疑的,这也是很多家长的共同心理特征。
语言障碍的复杂性、序列性,不同类型的语言障碍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从功能恢复,到发音准确,然后形成语流、语感,最后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都需要不断的重复训练,家长需要耐心等待,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才是对孩子的最大鼓励,才是对矫正师最大的信任。
误区七:盲目自信,自己在家练习就能好吗?
发音是个很复杂的过程,构音障碍大多数是由于发音器官的功能障碍导致的,如果不进行专业的矫正训练,效果自然会事倍功半,很大一部分患者在自我训练的过程中还会把错误的发音习惯固化下来,使语言障碍加重。因此,语言障碍一定要到专业正规的语言矫正机构进行矫正。
4岁语言障碍怎么治
误区八:通过手术或吃药治疗可以康复吗?
某些病理原因引起的发音器官或听觉器官受损的情况,确实需要采取一定的医疗措施,但即使解决了病理问题,发音器官的功能一般都会与正常人有差异,因此,在发音器官解剖结构完整的情形下,发音不准是发音器官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这时想靠手术或吃药解决发音问题完全没有意义。
误区九:轻信各种语言训练班
语言障碍属于特殊教育,专业性和针对性是其最大的特点,语言障碍的矫正和康复极其复杂,必须由专家检查、评估,并以人为本,制定个性化的矫正计划,而这个矫正实际操作者——语音矫正师更是稀缺资源,专业精神与专业技能需要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心理、生理、病理、运动康复、医学等领域的辅助训练经验。这些都是普通语言训练班无法做到的。
误区十:自己评估矫正效果,干扰教学进度
语言障碍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序列治疗工程,专家从检查、评估到确定矫正方案,如同破译密码,需要专业的知识、技术、经验。而矫正师的实际教学操作,则需要耐心、信心、技巧、责任、尊重等心血和才智的付出。矫正全过程必须按照科学依据,分步骤,分功能,精细化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一些家长根据感官轻易判断孩子的康复效果,是非常主观的,更是不负责任的,如果自作主张、结束教学,不但会打乱教学计划,更会对孩子的后期康复带来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