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小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五岁孩子已经能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了,因为已经基本完成了语言发育过程,如果还有明显的吐字不清,家长要重视起来,这可能是语言障碍,怎么办还要看具体的表现,下面就举例从各种表现说一下。
1.个别音素发不准
其实每一种语言都有几十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对应着最基本的发音动作,这个最基本的语音单位就叫做音素,在汉语中,部分音素发不准可能导致的是很多音节,即很多字音发不准,比如L音不准,是带声母L的所有音都不准,虽然在现实的交流中一般还能听明白,但却也能听出明显的异常,有的是把这个L省略,有的是用别的代替,如“李”发成“乙”。
一般这主要是发音器官协调性不足的结果,可以通过语音训练得到准确的发音。
2.成组的音素发不准
其实“成组”的意思主要是发音部位相近,比如舌面音“jqx”、“zcs”、“zhchshr”,舌根音“g、k”等发不准。有的是一组音都不准,有的是部分不准,这种情况的成因的可能性就比较多了,先天腭裂、听力障碍等等,也可能是发音器官本身的肌肉功能问题。
3.鼻音问题
鼻音问题多是由于先天腭裂或者腭闭合功能的问题造成的,如果是先天腭裂一般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再进行语音矫正,如果只是功能障碍,可直接进行矫正。
4.大多音发音不准
多表现为发音器官整体功能差,听力障碍、神经系统的疾病或损伤、智力或认知障碍导致的缺少发音训练等等。
不同原因引发的五岁小孩说话吐字不清的发现会有所不同,但是有些情况并不容易分辨,需要有丰富的语音病理学知识及语言障碍矫正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如果可以进行直接矫正,可根据语音病理学分析的结果制定矫正方案进行语音矫正。
对于孩子的影响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儿童(大约5岁以内)来说,语言障碍对其心理的影响一般较小,甚至没有影响,但也有例外:
根据家长的描述,和对孩子的了解,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中被其他小朋友嘲笑过,而有的孩子只是因为被别的小朋友或老师提及其说话方面的问题,甚至有些懂事较早的孩子是自己慢慢发现自身的语言问题……总之,这些孩子的经历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以至于有些较严重的甚至害怕说话,见到陌生人都会躲在家长身后。
当然,就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心理障碍,但实际上大部分都不会很严重,即使较严重的,如果语言问题能得到解决,心理障碍也会随着成长慢慢淡化,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没有形成固定的性格与习惯,可塑性还很强,关键是及时解决语言问题。
上海黄浦区正规的语言矫正训练机构
1、正规的语言矫正机构首先需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与丰富的各学科知识为基础,也需要丰富的矫正经验。语言矫正机构首先就要看学术基础,语言障碍矫正领域实际上还是个刚起步领域,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经验上,都没有完善,大学少有相关的学科,所以语言矫正机构的发展也就良莠不齐。
2、语言矫正不是教孩子说话那么简单,造成儿童语言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很多病理因素和非病理因素,如先天腭裂造成的是上腭结构不完整,但不代表修复之后就能得到准确的发音,因为发音器官的功能还达不到准确发音的标准,所以还需要通过语音训练才能得到准确的发音,否则发音问题很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儿童语言发育过程和思维认知的发育过程是基本同步的,语言的进步,同时会带动大脑细胞的活跃度,对于修复大脑损伤是很有帮助的。
3、针对各种类型的言语语言障碍,有很多有针对性的矫正课程,很多需要更加专业的语音矫正师才能进行操作。让我们再来看看语言矫正的过程,比如先天腭裂,首先需要对上腭的结构进行修复,再进行语音矫正,之所以手术之后还要进行语音矫正,主要因为修复之后发音器官的功能还不满足准确发音的标准,特别是手术较晚腭裂程度较为严重的情况,构音障碍也就越严重。
因此,无论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还是其他非病理因素造成的语言障碍,语言矫正的过程首先要找到哪具体哪部分出现问题,比如不同程度的先天腭裂在术后表现出来的发音问题会有不同的表现,发音器官具体的功能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而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表现各是多种多样,比如L音不准,“g、k”音不准、“j、q、x、zh、ch、sh、z、c、s”不准等等,还可能是多音素发音不准,发音器官的肌肉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音素出现问题,对应的是不同的发音动作出现的问题,是不同肌肉功能问题导致的。语音病理学的研究起步很晚,很少有专门进行语言障碍研究的专业机构,但这却是进行语言矫正的基础。
另外语言矫正的过程和其他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是不同的,需要专业的训练师针对具体的语言问题进行一对一的长期持续性的训练。
最后,除了学术基础以及矫正模式,矫正经验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还需要能够把握语言障碍者的心理,因为语言障碍者往往会因语言障碍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且语言障碍不仅限于儿童,训练师会面对不同年龄段的语言障碍者,从两三岁到几十岁,要准确把握语言障碍者的心理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实际上语言理解认知和发音也是互相影响的,如果理解认知能力差,发音的练习必然受到影响,自然会影响发音器官的肌肉功能的完善,这也是很多智力认知缺陷的孩子得不到准确发音的原因。
所以孩子如果说话发音不准,首先要找到原因,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不同的原因可能要采取不同的办法,比如先天腭裂可能需要先进行手术修复主腭结构再进行语音训练,而其他非病理因素导致的发音问题,一般可以直接进行语音矫正得到准确的发音。
语言训练的基本常识,您知道多少?
语言训练是自闭症孩子康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训练原则
1、遵循发展规律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发展顺序与规律,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当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就需要建立沟通行为,有了沟通的行为还需要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感,有了基本的情感才能发展一定的思维,从而一步一步达到社会性交流的目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下一个目标的基础。
2、与生活结合孤独症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缺陷,不懂得举一反三,家长要尽量透过实物和真实的情景帮助他们理解与获得有用的沟通技巧。教孩子语言要以生活用语为主,沟通的话题要与情景相配合。从孩子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引入话题是最好的训练方法。
3、与游戏结合各种沟通与交流技能都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得,使儿童在自然、轻松、好玩的情景下逐步积累经验,获得感悟。
4、善于变通大多数孤独症儿童有固定的特征性行为表现,故在训练时应尽量多些变化,随时随地给予刺激机会,避免由于一成不变的学习过程导致形成特定的思维、特定的生活方式及特定的沟通行为。教孩子学习某一个交流技能,需要设立多个行为方式,要让孩子了解每一种方式均可以达到同一目标。
(二)方法指导
1、随机回应许多无语言的孤独症儿童经常会发出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声音,虽然不构成语言,却非常重要,家长却往往会忽略。除了需要及时回应孩子说话、发声外,还需要观察其手势和表情、眼神与动作,从中分析所含的意思。如果家长能对孩子发出的不同信号及时给予关注和回应,可大大提高孤独症儿童说话和沟通的能力。
2、简洁直观他人语言和行为是孤独症儿童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理解这些讯号需要观察、分析与解读,而这些技能的建立对孤独症儿童来说十分困难。家长要运用明确而简单的语言、直观的提示与孩子进行沟通;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理解语意,提高其对语言表达的兴趣;要借助于手势或图片帮助孩子理解问题……
3、把控声调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注意力涣散问题,如果语言缺乏抑扬顿挫的声调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家长需要善用言语的变化来帮助孩子沟通与学习:可以利用声调变化突出词语学习的重点,可以延长语音让孩子补充词语来提升听觉注意力。
4、创设情景所有的语言与交流都是在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创设一些情境,引起孤独症患儿的好奇心,往往能诱导孩子发问,激发沟通与交流的意图:可以将孩子正在摆弄的玩具忽然拿走以引发沟通,可以更改孩子坚守的一个生活插曲以引起他的反应使之介入沟通。
5、示范演练孤独症儿童对许多问题很难理解,可以尝试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示范和表演,帮助孩子模仿与理解。尽管有些时候只是机械地模仿,但不断的积累将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经验。可以由父母将孩子遇到的沟通难题进行表演,直接将期望的行为和交流方式展现出来,并指导孩子参与表演。
6、丰富想象当孤独症儿童建立一定的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后,丰富想象、扩充语言就显得很重要。可以用扩展句子练习、句子接龙、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等方式丰富表达内容。
7、把握规律孤独症儿童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训练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家长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特征及其范围,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有了解孩子们是否具备目光对视、模仿等语言发展的前技能,才能进行语言理解的训练;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之后,才能进行理解与表达的综合能力训练。如果没有把握语言发展的规律,很难帮助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与交流。
8、融入社会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项技能,而是要充分利用孩子生活的环境,将训练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握快乐训练与快乐生活的基本原则,激发孩子的交往动机,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构建他们社会化的行为方式。
社会交往是孤独症儿童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社会、学校、社区了解他们,接纳他们,共同帮助他们。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必须勇敢地将孩子领出家庭,主动与外界沟通,在让孩子得到更多交往社会的同时,也使家庭得到更便捷、更直接、更有效的帮助。
家长需要记住:帮助孤独症儿童突破沟通障碍,才是帮他们获得各项能力的关键,也只有自身的改变,才能给孩子们带来改变。把握了这几个重要理念,家庭康复训练就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