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儿童训练班有必要参加吗?
最近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大火,为什么火呢?因为它触动了我们所有父母内心中,最敏感的一条线,没错,就是教育起跑线,这个词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反正在这么多年的鸡汤中反复熬煮,大家喝起来甘之若饴!
万万没想到,隔着喜马拉雅山脉,他们也会有如此相同的烦恼,孩子入学、教育如此劳心费神的牵动着无数父母的心,如同我们一样,为了实现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所有父母甘愿负重前行。
孩子的起跑线?不!是你的、我的、他的,是我们大家的起跑线,站在起跑线前的所有父母,都是恐慌的。因为你不知道起跑线居然分高低,像电影里的夫妻为了孩子入学,居然还要做自身的学识、谈吐、修养等方面的准备。这是孩子的比赛,却是父母的战场!
站在起跑线前是一种公平,如果你的孩子起点落后于同龄人一个身位,父母如何感想!内疚?自惭?
那些因为语言障碍跌倒的孩子:
一、影响自信
如果一个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某些障碍(如发音不准、口吃等),势必影响他与别人交流的准确性或流利程度,患者常常会因为心理的影响感觉有口难言,久而久之,往往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缺乏信心,降低自我评价,丧失许多自我表现机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信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失去了信心的人是与成功无缘的。
二、影响学习
由于存在语言障碍,使孩子在学校里的表达机会减少,有疑不问,有话难说,不愿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沟通,势必影响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由于自信心不足,孩子在学习性趣和积极性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三、影响前途
语言障碍也会影响他人对患者的正确的评价,轻则在学校或单位不受重用,重则影响患者升学、高考、就业、提干等,使应有的美好前途大打折扣。
四、影响性格
语言方面的障碍,往往易引人取笑,久而久之,会使人感到有口难言,心理蒙受巨大阴影。因为怕说话而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甚至会导致严重的情绪障碍和心理问题。
五、影响生活
语言障碍者常常会因为心理的影响感觉有口难言,而导致本人尽量少说或不说,本可以表现的机会却尽量选择逃避,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生活质量,比如日常的沟通减少、不敢结交新朋友、不敢接打电话,公共场合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在恋爱、婚姻方面受到影响的情况更是很普遍。
很多家长都认识到,孩子的语言发育是人生前途的第一起跑线,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它带来新的生存机遇和个人素质全方位提升,是伴随我们一生的重要财富!因为语言障碍失去语言能力,那么将会失去个人发展、学习的先机,进而失去成功的希望。
通过语言吸收知识,表达思想,才谈得上未来的全面发展。由于语言障碍,造成无数低语言能力的人,有的人会听但表达能力弱,有的人虽博览群书,却不善言辞。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在训练班做语言训练以下几种目的:
1、孩子有语言障碍,做语言训练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正常说话的能力。
实际上语言障碍人群的比例不可小视:比如先天腭裂的发生率是一千人中大约有1-2个,再加上智力认知、脑瘫、听力等一些疾病或损伤造成的语言障碍,以及更广泛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即没有其他明显原因,只体现在发音器官的功能上,人们常说一个人“大舌头”,多就属于这种情况,严重的甚至说话别人听不懂,轻的如“l”音不准,“g、k”不准、前后鼻音问题、平翘舌问题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口吃,即语言节奏障碍。
但语言矫正需要专业的语音病理学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矫正经验,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2、有些孩子的幼儿时期受语言环境影响,说的不是标准的普通话,有些家长从孩子的教育学习方面考虑,怕造成学习与交流上的不便,于是选择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普通话肯定是普及无障碍交流的需求,因此为了孩子能说好普通话,不至于被自己影响,因此,为孩子做语言训练。
语言障碍儿童培训班为什么这么多
3、很多家长可能因为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和他人交流较少,或者只是希望孩子的口才能更加出众,敢于和人交流,勇于和人交流,也乐于与人交流,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公众场合比如讲演台上不怯场,并能用语言能力获得更多的认可,总之,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或者变得更优秀。其实这种情况不是语言障碍范畴,家长大可不必担心,一般口才提高班或心理辅导都可以解决问题。
每年寒暑假是我们学校的旺季,很多正在上学的孩子,不得不放弃百忙中的课后辅导班,到我们这里进行语言障碍矫正,每一个孩子身后,都有一对焦急的父母,一边担心孩子学业,一边担心孩子的语言障碍问题。
孩子的比赛,你的战场,这些就是家长给孩子报语言训练班的一些原因,当然第一种与其他几种是有本质区别的,语言障碍矫正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当然,如果想让非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也可以向我们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