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跟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
几年前,邻居家有一个4岁的宝贝明明,孩子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特别惹人喜爱,邻里左右都喜欢逗孩子玩。但是,明明却很少说话,与人沟通也很困难,常常一个人坐在家里防护窗上望着外面。
据邻居说,明明在家的时候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只会以哭闹的方式表达。好不容易把他送到了幼儿园,但因为他整天哭闹,不会说话、不合群、又乱跑,还无缘无故咬小朋友,幼儿园只能选择让其退学。
我还记得那时邻居不断带着明明往各地的大医院跑,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明确诊断。直到6岁多,孩子才在北京一家医院被确诊为“孤独症”,但遗憾的是,明明已错过6岁以前的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全世界每100-150个孩子里,就有一个自闭症(也称孤独症)儿童。但在我国,自闭症的误诊率还比较高,原因主要在于大众对孤独症缺乏认识,容易把孤独症误诊为听力障碍、智障、多动症等。
而且在很多时候,许多家庭由于并不清楚自闭症儿童的特征和表现,因此将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异常当做了正常的表现,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期。
而为了帮助自闭症家庭,我们机构的语言专家特意总结了11种自闭症儿童的特征,这将对家长们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家中的自闭症儿童。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5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
4、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5、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
7、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16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1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 2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如果说发现自闭症是自闭症干预的基础,那么专业机构的及时介入就是对儿童自闭症的“拯救”。不过,专业机构虽然处于矫正干预的主导地位,但家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良好心态是家庭干预的基础
如果家长没有良好的心态,干预必定无法顺利进行。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家庭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在开展家庭干预之前,邹小兵教授认为家长们需要平复心情,轻装上阵,全家一致,开始行动。
2.总是在与孩子一对一、面对面、快乐、密集地互动着
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让孩子总是处于与人密集的你来我往的快乐的互动情景和活动中。自闭症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自己独自玩耍、自得其乐的样子,与人很少真正产生互动,所以家长要加入到孩子的活动中,制造互动机会。
3.孩子愿意与你互动,你自然要与他互动
当孩子产生互动意愿时,家长们要积极地与孩子互动。因此,家长们需要“读懂”孩子释放出的“互动信号”,多一些有目的的引导。例如,孩子想玩玩具,但拿不到,很着急地看了家长一眼,或者用手拉家长,或者去指玩具,家长可以应景式旁白说“玩具”,也可以引导孩子指物。
4.即使孩子似乎不愿意与你互动,你也必须设法与孩子互动
如果孩子对互动表现出抵触或漠然,家长也不可就此放弃与孩子互动。与自闭症孩子的沟通,肯定是存在困难的,家长们要理解孩子在社会交往上的障碍,多制造互动场景。
例如,孩子沉浸在推手推车的活动中,不理会外界,家长可以故意去挡住手推车,孩子可能就会通过看家长、发出声音来表达不满,这也是一种互动。
5.不能以孩子不感兴趣为借口而停止
互动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家长要寻找孩子的兴趣点。例如,孩子爱玩玩具车,家长却总是拿着布娃娃与孩子互动,这是不可取的。
在之前的文章(https://www.yangqingyuyuyan.com/a/xinwenzhongxin/20220301/1248.html)里我们提到过五种自闭症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对自闭症 儿童有多重要 。所以,为什么我们从现在开始不做这样一个家庭呢?
[自闭症]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