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从本周开始,杨清语将为大家带来一整个关于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下同)儿童早期信号系列的文章,通过这些发生于孤独症儿童身上的表现、特征,帮助家长们及时发现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孤独症儿童,预防可能出现的孤独症风险等等。
在上一期,我们为大家讲述了“行为刻板”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的表现,也知道行为刻板的确定需要三个重要的特征:反复频繁的简单动作、固执的思维模式或规则,以及被打断后有应激反应。
而这一期,杨清语将为大家讲述孤独症儿童早期信号的第四个典型特征:兴趣狭窄。
作为谱系儿童的基本障碍之一,兴趣狭窄在很多孤独症儿童身上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物品依赖”,比如孩子会对一根木棍、一张报纸,或者某个玩具表现出一种病态性的依恋。
一些孤独症儿童甚至会对手里的物品产生目光聚焦性的注视,保证手里的物品一定要处于视野范围内。
所以,一旦有人要把那件物品拿走,就会立刻引起孩子的情绪变化,比如他会恐慌、尖叫、哭闹等等。直到物品重新回到他的视野或者手中,情绪才会慢慢平复下来。
为什么兴趣狭窄会成为谱系儿童的基本障碍之一呢?就是因为孩子在智能水平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自己的舒适区,于是,他只会选择他熟悉的东西和喜欢的玩法。简单来说就是,孩子“不知道”怎么选择其他的兴趣爱好。
那么普通儿童也会存在兴趣狭窄的可能吗?当然存在,但是他们的兴趣单一和狭窄完全不同于谱系儿童。
一般来说,普通儿童的兴趣单一化和原生家庭有关,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就是喜欢玩小汽车、玩布偶等等,但是父母却出手干预,让孩子过早接触如钢琴、小提琴一类的物品。
结果孩子非但没有喜欢这些物品,反而对原先被父母夺走的东西更加“怀念”,于是他们在三四岁的“婴儿叛逆期”被固定了兴趣。
但这些孩子真的特别“依恋”那些被没收的玩具吗?并不,只是因为叛逆期和占有欲的存在,让他们表现出了这样的特征。
有专家分析,自闭症儿童的这种兴趣与行为倾向,或许是为了满足他们对特殊视觉刺激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谱系儿童为什么会因为“依恋物品”的离开而情绪激动。
另外,对孤独症儿童特殊迷恋的东西,比如像小毯子,臭袜子的气味等,都可能是因为孩子在触觉或嗅觉上需要额外刺激而自然产生的需求性兴趣,是身体发育自然激发的。
然而,这种需求性兴趣却让大多数孤独症儿童面临了更加“孤独”的情况。
因为兴趣的狭窄和单一会导致谱系儿童对非生命体,如玩具、毯子等的依赖,而对于生命体,如父母之外的人的排斥。当有人抱他们时,孤独症儿童会呈现出身体僵直,眼神不敢直视等特征。
随着孤独症儿童的成长,兴趣狭窄还会导致他们无法建立正常的社交与人际关系,他们通常都不合群,喜欢关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如非有求于人,他们是不会理睬别人的。
甚至尽管有求于人,他们也只是用眼神示意,无法用语言表达。不过,之所以无法用语言表达,这主要和语言障碍有关(详情点击:发布时这里会插入链接)。
所以,如果家长们想要改变谱系儿童兴趣狭窄的问题,那么及时的干预就很重要。当然,家庭的指导和参与也不能缺席。
下一期预告:感知觉障碍
本期我们为大家讲述了孤独症儿童早期信号的第四种,即兴趣狭窄。而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述孤独症早期信号的第五个方面:感知觉障碍。
[自闭症]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