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从本周开始,杨清语将为大家带来一整个关于孤独症(也称自闭症,下同)儿童早期信号系列的文章,通过这些发生于孤独症儿童身上的表现、特征,帮助家长们及时发现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孤独症儿童,预防可能出现的孤独症风险等等。
在上一期,我们为大家讲述了“语言障碍”在孤独症儿童身上的表现,知道这个问题分为言语交流障碍和非言语交流障碍两类。也知道孤独症儿童身上的语言问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而这一期,杨清语为大家讲述孤独症儿童早期信号的第三个典型特征:行为的重复刻板化。
很多孤独症家庭应该都听说过“行为刻板”这个名词,清楚这是很多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个特征。
其实行为刻板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比如攀爬、走路、交流等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复行为。简单理解就是孩子脑袋“一根筋”,只会重复做相同的一件事,其他事情不会做。
医学界认为,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刻板特征具备这样三个表现:
1.反复频繁的简单动作,比如不断摆弄手指,不断拍打自己的脑袋,不断摇晃身体等等;
2.固执的思维模式或规则,比如很多自闭症儿童会不断把积木摆成一条长龙,水彩笔也必须按照固定顺序放进盒子里;
3.被打断后有应激反应,刻板行为被强制停止或打断时,会引发孩子强烈的情感冲突,例如他们可能会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或者推搡父母发泄不满等等。
行为的刻板化是孤独症儿童的典型特征之一,当普通家庭已经清晰观察到这个特征时,其实也意味着一个事实:孤独症已经在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了。
为了方便大家观察孩子是否有孤独症倾向,杨清语在这跟大家分享几个孤独症恶童刻板行为的表现,希望能给帮到大家。
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
要求家中的物品放在固定位置;
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或必须要沿着路边的直线行走;
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
重复蹦蹦跳跳,没有外力阻挡停不下来;
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者双手进行无规则的摆动;
在外常用脚尖走路。
以上七个刻板行为常在孤独症儿童身上有所体现,家长们可以通过比对这些行为,来确定孩子是否存在自闭倾向。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通过专业的评测体系对孩子的问题进行确认。
在自闭症谱系儿童中,按照智能水平的由低到高,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不过,由于阿兹伯格综合症在自闭症谱系当中的特殊性,患有阿兹伯格综合症的人群,他们的智力发育没有问题,大部分时间中与普通孩子没有区别。
但还有一些孤独症儿童,他们的智能水平因为刻板行为的影响而无法和当前年龄匹配,换句话说,很多四五岁的孤独症儿童,他们的心智能力可能还停留在一岁左右。
另外,刻板行为会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产生变化,可能两岁多孩子的刻板行为多体现在动作上,但过段时间就可能体现在语言或其他方面。
还有就是,目前阶段的刻板行为可能经过干预后就消失了,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之后不会出现其他的刻板行为。所以,想要完全摆脱刻板行为,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家长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计划。
下一期预告:兴趣狭窄
本期我们为大家讲述了孤独症儿童早期信号的第三种,即行为刻板,也称刻板行为,那下一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述孤独症早期信号的第四个:兴趣狭窄。
[自闭症]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