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像我这样幸运!”在日记中,二十四岁的女生筱筱写下了这句话。
就在昨天,她才在父母的口中无意间知道了自己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准确来说,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对于这个从小就犟的出奇的女孩来说,她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养成现在这样的性格。做事刻板、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兴趣,明明很想交朋友,却因为自己“拉不下脸”来只能错失一个又一个朋友。
其实,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自闭症!
在筱筱三四岁的时候,家人就意识到了孩子的不对劲,因为筱筱的沟通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跟姐姐相比都很反常,比如她虽然能交流,但说话很死板,缺乏变通,再比如她的步伐比较僵硬,走路的姿势也很怪异。
在意识到筱筱的不对劲后,家人连忙带孩子到医院做了检查,可医生告诉筱筱的父母,孩子一切正常,他们也不明白筱筱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常的表现。
如果是一般的家长,在听到孩子一切正常的诊断后可能就会直接带着孩子回去。
但筱筱的父亲当过兵,骨子里有股执拗,他决定带着孩子去大城市的医院,非得找到影响孩子的问题不可。
在反复半年后,筱筱的父母终于得到了一个确切的结果:孩子可能是自闭症。之所以耗时如此之久,是因为在二十年前咱们国家还没意识到自闭症的出现,很多医院根本没有检查自闭症的能力。
尽管当时得到了筱筱确诊自闭症的结果,但医生却无奈地告诉一家人,国内目前缺乏系统性的自闭症矫正体系,如果想要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要么送孩子出国,要么就是在家进行训练。
送孩子出国对一家人负担太重,而且高达几百万美元的康复费用也不是筱筱一家能够承担得起的。于是,筱筱的父亲决定带孩子在家恢复。
从那一天开始,筱筱的父亲和母亲商量好,决定对孩子隐瞒自闭症的事情,避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而他们,则准备依靠自学来帮孩子恢复。
但真正接触到关于自闭症康复的知识后,夫妻俩才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很多专业名词他们搞不明白,许多知识点串联不到一起,而且有些方法又已经过时不适合孩子。
就这样,夫妻俩在艰难的学习中一点点掌握了关于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的知识。直到筱筱四岁半,才真正开始了她的康复之路。
对筱筱来说,她对于这段记忆最深刻的点并不在于训练的方式,而是她觉得爸爸妈妈在那会儿变得怪,一会儿和颜悦色,一会儿又非常严肃。而且最让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姐姐不用做这些事?
直到二十四岁那年,所有的谜底才真正揭开,这时筱筱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
在同学眼里,筱筱像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她不热衷于社交、不喜欢玩电子产品、也不喜欢拐弯抹角的说话,平时除了读书就是做手工,于是,在毕业后筱筱被聘为老师留校。
而在同事眼里,筱筱除了不好说话之外,最特别的一点就是认真和负责。而且她几乎像是机器人一样从来不说累或者什么的,这是最让人感到惊奇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就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典型表现,他们固执、刻板、缺少社交沟通,每天活得就像是一个完美的机器人一样。所以,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自闭症或许是新人类“进化”的标志。
不过,这些评价对于筱筱来说就像是外界的杂音,她从来不会去理会,也没有理会的欲望。她只是想好好教书,然后做自己的手工。但其实她心里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父母为什么当初要那样对待她?
当她再一次问出这个问题后,以往缄口不言的父母终于说出了实情。在父母竭力控制的平静讲述下,筱筱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天底下唯一幸运的那个孩子。
“希望,未来有更多如我这样幸运的自闭症儿童,他们可以欢笑,可以交友,可以不必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活着。”日记结尾,筱筱对更多的自闭症儿童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对她来说,经历过自闭症,就希望天底下再没有自闭症。
[自闭症]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